甬舟铁路桃夭门公铁两用大桥6号主塔塔柱合龙,迈向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国铁路网整理 浏览量:34 发布者:

10月6日,甬舟铁路桃夭门公铁两用大桥建设取得关键进展,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6号主塔塔柱成功合龙,下一步主塔建设将全面进入斜拉索锚固区段。

桃夭门公铁两用大桥是甬舟铁路“三桥一隧”重点工程之一,作为连接浙江舟山富翅岛与册子岛的跨海通道,以主桥1066米、主跨666米的超大规模成为同类型桥梁跨度之首。大桥采用公铁平层布置,中间通行双线客运专线,两侧通行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为三箱分离式结构(中间、两侧箱体平行排列)。同时,为解决大桥抗风问题,中跨采用钢箱梁,梁宽65.6米,边跨为混凝土梁,宽度65.6米,集超大规模、结构创新、施工难度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建设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工程。

大桥主塔总体呈倒“Y”形,6号主塔高198.1米,采用空心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上、中、下塔柱及牛腿,共设计34个施工节段。本次合龙段位于中、上塔柱交接处,为“Λ”形过渡段,处于117.6米的高空。此次“高空牵手”是冲刺主塔封顶的关键工序,将与承台形成稳定的三角承重体系,结构上能有效分散桥面荷载,增强抗风、抗震能力,尤其适用于跨海大桥等强风环境,具有稳定性强、受力合理空间高效等特点。

本次合龙的第20节段单次浇筑量达720立方米,存在“浇筑体量大、精度要求高、模板拉杆安装要求高”等难点。为确保合龙施工精准到位,项目技术团队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从原材料配比、拉杆安装、设备调试到人员排班进行全流程推演。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针对高空浇筑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技术团队通过掺入新型外加剂优化混凝土性能,确保其在长距离泵送和高落差浇筑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与粘聚性;项目围绕高空作业和吊装作业的风险,配备了智能安全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施工区域安全状态,设置多重防护屏障确保施工安全;拉杆安装环节,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预演,精确计算每根拉杆的受力参数和安装角度,现场通过全站仪实时监测调整,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实现主塔精准合龙。

甬舟铁路作为国家“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重点项目,西起宁波站,东至舟山本岛,线路全长约76.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建成后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铁路的历史,形成宁波至舟山“半小时交通圈”,对完善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布局、促进甬舟一体化发展、推动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来源:中铁建大桥局一公司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