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第一隧“加长版”通车,济南交通迎来新跨越
8月10日,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建成通车,首批车辆顺利驶入隧道,标志着济南交通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市民从济南城市副中心到主城区驾车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2021年9月29日,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建成通车,重塑了济南黄河北岸的交通格局,但仍面临“最后一公里”的挑战,鹊山水库成为向北延伸的天然屏障。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作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关键延伸,南接已通车的黄河隧道敞开段,一路向北,先后下穿邯济铁路、鹊山水库,最终抵达国道308线,全长4328米,让北跨交通大动脉更加便捷。
与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一样,北延工程穿越粉质黏土、局部夹杂钙质结核地层,但难度更大。隧道需要下穿鹊山水库,穿越段长达1700米,这是国内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首次长距离穿越一级水源地,无先例可借鉴。项目团队联合高校展开科技攻关,研制水下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利用“水囊”上的高精度应变片和水位计,实时捕捉库底毫米级的微妙变化。研制的“隔水帷幕”作为应急“金钟罩”,随时准备拦截突发风险,确保掘进过程零污染、零排放、零渗漏。目前,项目团队已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穿越大中型水库成套技术,撰写论文10篇,申请专利11件。
面对挑战,曾成功穿越黄河的功勋盾构机——“黄河号”与“泰山号”再次披挂上阵。项目团队对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设计优化,升级后的两台盾构机有效适应了黄河流域特有的粉质黏土地层,工效提升了20%。
此外,隧道设计巧妙融入“鹊山烟雨,水光山色”的意境,“南山北水”的元素点缀在隧道出入口,行车其间仿佛缓缓展开一幅泉城水墨画卷。隧道顶部以清爽的“泉城蓝”为底色,在中心段精心打造了长达300米的“星空顶”,驾车驶过,点点“星光”在头顶流淌,让隧道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工程是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交通工程,也是连通济南市主城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重要纽带。隧道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黄河两岸交通布局,有力服务城市空间拓展,推动济南“携河北跨”战略的实施,助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加速迈向“黄河时代”。
参考来源: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