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首条过江隧道盾构启航:“和合号”开启椒江底“穿针引线”
8月2日上午11时,台州市椒江区地下30米深处,随着直径15.01米的“和合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浙江省台州市解放路过江隧道及南线工程(一期)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一“江底穿行”的突破,标志着台州首条过江隧道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为构建“一江两岸”立体交通网注入强劲动能。
“钢铁蛟龙”破局地质难题:智能系统护航江底穿行
作为台州在建最大直径盾构机,“和合号”全长123米、重4500吨,开挖直径达15.01米,相当于五层楼高。针对椒江特有的“上软下硬”复合地层——表层20米为流塑性淤泥质土,中层为砂砾层,底层为强风化岩,项目团队为盾构机配备“智慧大脑”:
- 超前地质雷达:实时探测前方30米地层变化,精度达厘米级;
- BIM动态建模系统:将掘进数据同步至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施工风险图谱;
- 常压换刀技术:刀盘配置48把可快速更换滚刀,换刀时间从传统3小时缩短至40分钟。
“盾构机每分钟仅推进5厘米,但需同步处理2000立方米/小时的泥浆。”项目总工李明介绍,通过泥水分离系统与压滤设备的联动,泥浆循环利用率达90%,实现“零污染”穿越母亲河。
“毫米级”精度攻坚始发难关:双重加固筑牢安全底线
椒江潮差达6米,盾构始发端头需承受每日两次的潮汐冲刷。为防止突泥涌水,项目创新采用“DSM搅拌桩+双重管旋喷桩”复合加固技术:
- 在始发井周边20米范围内,以0.5米间距密集打入2.8万根搅拌桩,形成“混凝土墙”;
- 外层再布设1.2米直径旋喷桩,将地基承载力提升至设计值的3倍。
经监测,加固区域沉降量控制在2毫米以内,为盾构机精准始发提供稳定支撑。此外,项目团队通过BIM技术模拟136种施工场景,优化管线迁改方案,较原计划提前45天完成始发准备。
“一隧连两岸”激活城市脉动:过江通行时间缩短至3分钟
该隧道北起章安大道,南至解放路,全长4.3公里,其中过江段1822米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设计时速80公里。项目建成后,椒江南北两岸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分钟缩短至3分钟,直接串联台州高铁站、中央商务区等核心功能区,带动“一江两岸”协同发展。
中铁隧道股份项目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启动‘江底掘进百日会战’,力争日均掘进10米,确保2026年隧道贯通,打造长三角地区城市过江隧道建设新标杆。”
(来源:中铁隧道股份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