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包铁路三站信号设备大修告捷:老站焕新赋能运输效能跃升
8月2日凌晨4时,随着土贵乌拉、红砂坝、新安庄三站信号设备大封锁施工准点开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历时数月的京包线重点车站信号大修工程圆满收官。此次改造不仅让三座服役超30年的老站完成“数字心脏”升级,更推动京包铁路运输效率与安全系数迈上新台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老站焕新”破解运能瓶颈:全站设备“脱胎换骨”
作为京包铁路客货运输的关键枢纽,土贵乌拉、红砂坝、新安庄三站日均接发列车超120列,承担着华北与西北地区物资流通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运输需求年均增长8%,服役超30年的既有信号设备逐渐暴露出反应迟缓、故障率高等问题。
“此次大修相当于给车站换了‘数字大脑’。”呼和浩特电务段信号工张弛介绍,工程对站内信号系统进行全链条升级:机械室内更新信号计算机联锁、集中监测系统等8类核心设备,实现列车运行状态实时感知与智能调度;室外将传统道岔更换为全主机道岔,信号机升级为LED发光盘,设备寿命延长至15年以上,故障率下降70%。经测试,改造后车站接发车能力提升30%,为京包线年运输增量500万吨奠定基础。
“毫米级”管控筑牢安全防线:200人团队4小时攻坚
面对既有线施工“天窗期”短、安全风险高的挑战,呼和浩特电务段构建“三维管控体系”:施工前,组织技术骨干对132项风险点进行“地毯式”排查,制定应急预案27项;施工中,采用“分段式封锁”策略,将三站作业划分为6个作业单元,200余名专业人员按“一人一岗”责任制全程盯控;开通前,由党员突击队对道岔转辙机、轨道电路等关键设备进行“毫米级”校验,累计完成联锁试验1200组、图实核对3000余项,确保设备性能“零缺陷”。
“在红砂坝站施工时,我们连续3夜冒雨调试设备,最终将道岔动作时间从2.3秒压缩至1.8秒。”赛汗塔拉车间主任李强表示,此次大修同步应用智能监测系统,实现设备状态远程诊断与预警,运维成本降低40%。
“红色引擎”驱动效能提升:党员突击队破解12项技术难题
攻坚阶段,呼和浩特电务段党委组建3支党员突击队,针对全主机道岔安装、LED信号机配线等12项技术难点开展专项攻关。在新安庄站施工中,党员技术骨干创新采用“模块化预配+整体吊装”工艺,将道岔安装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4小时;土贵乌拉站党员突击队通过优化电缆径路设计,解决既有线缆交叉干扰难题,信号传输稳定性提升50%。
“此次大修不仅提升了硬件水平,更锤炼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呼和浩特电务段段长王建军介绍,工程培养信号技术骨干36名,形成《既有线信号设备快速更换工法》等3项技术创新成果,为后续铁路设备升级提供可复制经验。
随着三座车站信号设备全面投用,京包铁路日均运输能力预计增加15列,货物周转效率提升20%,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更高效的物流支撑。
(来源: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