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圈环线“湖上飞虹”:8.3公里钢栈桥贯通背后的生态与科技攻坚
近日,随着最后一节钢箱梁精准落位,横跨斧头湖的8.3公里钢栈桥全线贯通。这座湖北省在建最长钢栈桥的建成,不仅为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斧头湖一号高架桥及汉南长江大桥施工打通了“生命线”,更以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双重突破,书写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答卷。
“毫米级”精度锻造“湖上长城”
面对斧头湖宽达3公里的湖面,项目团队首创“以直代曲”柔性设计理念,将全桥分解为212个直线单元,通过支栈桥角度微调实现平面曲线拟合,纵向高程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这相当于用积木搭出一条流畅的弧线。”项目总工张磊介绍,针对湖底淤泥层厚达15米的软基难题,团队研发深桩防腐技术,将钢管桩打入持力层30米,并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抵御水位波动腐蚀,确保单桩承载力超800吨。
“三重盾”守护碧水清流
作为二级水源保护区,项目构建“预防-拦截-治理”全链条防护体系:在施工区外围布设两道高分子围油栏,配备6台无人巡逻船实时监测;桥面设置300个集水井,通过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实现污水零排放;创新采用“泥浆分离+固化造砖”工艺,将3.7万吨钢构件加工产生的废料转化为20万块环保建材。“我们引入第三方机构每周检测水质,施工期间斧头湖COD、氨氮等指标始终保持Ⅱ类水标准。”安全总监王浩展示的监测报告显示,生态保护投入占工程总造价的8%。
“一小时通勤圈”加速成型
该钢栈桥的贯通,标志着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进入主体施工快车道。作为《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旗舰项目,这条全长360公里的环线将串联起武汉、鄂州、孝感等7座城市,填补武汉绕城高速与城市圈环线间的路网空白。项目建成后,武汉至咸宁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形成“超米字形”高铁网与“九纵五横三环”高速网深度融合的立体交通格局。“我们正在开发智慧交通平台,未来可实现环线车辆动态调度与碳排放实时监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表示,这条黄金通道将为长江经济带注入每年超2000亿元的经济辐射效能。
从碧波荡漾的斧头湖到车水马龙的都市圈,8.3公里钢栈桥如同一把金钥匙,正在解锁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可能。当钢铁巨龙与生态底线共舞,当交通动脉与数字技术交融,武汉都市圈的绿色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来源:中建二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