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千佛山站TOD项目基坑见底:科技护航破解“地质迷宫”,泉脉保护与城市更新双突破

发布时间:2025-08-05 来源:国铁路网整理 浏览量:33 发布者:

近日,济南轨道交通千佛山站TOD综合开发项目迎来里程碑——298米长、205米宽的巨型基坑开挖见底,最深处达19米。这一节点标志着项目正式迈入地基结构施工阶段,为“站城一体”的超级综合体建设按下快进键。

毫米级精度攻克“地质拼图”挑战

项目地处济南核心区,基坑毗邻地铁4号线千佛山站、经十路主干道及密集居民区,地质条件堪称“地质博物馆”:30米深度内交错分布着石灰岩、页岩、砂岩等7类岩层,硬度差异超20倍。施工方中建八局创新采用“分区支护+动态加固”策略,在硬岩段应用“钻孔灌注桩+五道钢支撑”组合体系,软岩区则采用“锚索钢腰梁+高压旋喷桩”柔性支护,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支护参数毫米级调整。“我们为每根支护桩植入传感器,实时监测2000余个应力点,确保周边建筑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项目总工李明介绍。

泉脉保护“绣花功夫”显成效

作为泉城重点保泉区,项目团队首创“导流-截流-回灌”全链条控水体系。在基坑东南侧钻凿32口深45米的汇水井,通过重力导流将地下水引入内侧管涵;西侧设置25口回灌井,配备智能流量控制系统,确保每日1.2万立方米地下水原位回补。“我们开发了地下水动态模拟平台,结合济南泉水补给周期,在雨季前完成80%土方开挖,最大限度减少对泉脉的影响。”济南市轨道交通集团保泉专家王芳表示,监测数据显示,施工区域趵突泉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零扰动”。

“站城一体”重塑城市空间

根据规划,这座28万平方米的TOD综合体将实现“四个无缝衔接”:地下四层与地铁4号线、7号线站厅直通,地面层设置公交枢纽与慢行连廊,空中连廊串联周边商业,屋顶打造1.5万平方米城市花园。项目特别规划“泉水平台”景观节点,通过透明地板展示地下岩层结构,配套建设泉水文化博物馆。“我们引入‘垂直城市’理念,在300米高度差内集成办公、商业、文化等8大功能,预计日均服务客流超15万人次。”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高树金说。

从破解地质难题到守护城市命脉,千佛山站TOD项目正以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创新,为“轨道上的泉城”写下新的注脚。当基坑底板的混凝土逐渐凝固,一座立体化、智慧化的城市新地标正在泉脉之上拔节生长。

(来源:济南轨道交通集团)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