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速建设再提速:醴娄高速全线通车 金醴高速创省内改扩建新标杆
7月29日,随着醴陵至娄底高速公路(醴娄高速)全线正式通车,湖南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再添关键通道。这是继7月12日金醴高速(沪昆高速赣湘界至醴陵段扩容工程)通车后,湖南省15天内连续开通的两条高速公路,标志着沪昆高速湖南段通行瓶颈全面打通,区域路网效率显著提升。
醴娄高速:科技赋能打造智慧交通新典范
作为湖南省“两环两轴八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两轴”的核心工程,醴娄高速株洲段东起醴陵,西至娄底,全长154.271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全线设13处收费站、3对服务区,串联株洲、湘潭、娄底三市,将沪昆高速株洲至娄底段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
项目控制性工程——株洲湘江特大桥以“国内单箱梁体最宽、湘江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著称。大桥主跨230米,桥面宽39.5米,面对岩溶强烈发育区的复杂地质,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多级钢护筒跟进+复合回填”技术,结合智能成孔检测系统,攻克了库区高水头岩溶桩基施工难题。更引人注目的是,大桥斜拉索嵌入光纤光栅传感器,与主梁智能张拉系统共同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网络,实现桥梁受力、变形等数据的实时感知与远程管控,为国内同类桥梁智慧运维提供了“湖南方案”。
金醴高速:改扩建工程树立低碳高效新标杆
作为湖南省首条四车道改八车道高速公路,金醴高速全长7.1公里,将原有路基从26米拓宽至41米,设计时速保持100公里。项目横跨湘赣边界,串联江西昌金高速、醴潭高速及醴娄高速,成为沪昆高速湖南段“东大门”的关键枢纽。
面对煤矿采空区、库区河流、高铁交叉等复杂环境,金醴高速创新应用多项核心技术:省内首创全幅沥青面层一次性摊铺工艺,消除纵向接缝,提升路面耐久性;新老路基拼接采用“钢筋植筋+钢丝网+现浇混凝土”过渡段设计,减少开裂风险;在用地受限路段引入轻质泡沫土路基拼宽技术,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控制沉降差异。项目从开工到通车仅用2年,创下省内同类工程最快建设纪录,其低碳化、智能化施工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路网升级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两条高速的通车,使湖南东接长三角、西连成渝经济圈的通道更加畅通。据测算,醴娄高速全线贯通后,可分流沪昆高速株娄段约30%的车流量,缓解春运等高峰期拥堵;金醴高速扩容则使赣湘省际通道运能提升一倍,为湘东地区陶瓷、化工等产业物流降本增效提供支撑。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醴娄、金醴高速的建成,不仅完善了“七纵七横”高速公路网,更通过智慧化、绿色化技术引领行业转型。随着“十四五”期间湖南高速通车里程突破9000公里,一条条“经济动脉”正持续为中部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来源: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醴娄高速、金醴高速项目部技术通报及公开资料)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