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铁路红原特大桥跨越生命禁区 3623米高原奏响"钢铁驼铃"
7月24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精准浇筑,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红原跨G213特大桥连续梁在海拔3623米处成功合龙,标志着这条穿越青藏高原东缘的"天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桥全长6035.43米,跨越黄河支流热曲河,创下高原铁路桥梁建设多项新纪录。
极限环境突破技术壁垒
地处若尔盖湿地沼泽区的施工场地,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建设者需背负氧气瓶作业,机械效率下降40%。项目团队创新研发"钢绞线反拉预压技术",通过智能张拉系统实现沼泽区支架"零沉降",承载力达设计值的120%;定制的高原抗风挂篮系统配备8级风速自动锁定装置,配合全站仪实时监测,将梁体线形偏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较规范要求提升3倍精度。
生态施工守护黄河源头
针对热曲河"零污染排放"的严苛要求,施工方构建三级沉淀循环系统,通过低温混凝土技术将施工废水净化至饮用水标准,实现水资源100%循环利用;采用装配式生态护坡技术,在桥墩周边种植20余种高原适生植物,湿地植被恢复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全桥建设过程中未发生一起环境投诉事件,为高原铁路生态保护树立标杆。
黄金通道激活西部动能
作为兰(西)广通道关键段,西成铁路全线建成后将形成西宁至成都5小时经济圈,较既有线路缩短12小时。红原特大桥所在的四川段170公里线路,90%位于海拔3500米以上,串联起红原、若尔盖等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动沿线30余万牧民融入现代交通网络。据测算,铁路运营后年货运能力可达8000万吨,为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外送提供战略通道。
目前,成兰铁路公司正组织参建单位开展全线冻土区段技术攻关,预计2028年全线贯通后,将与兰新高铁、成贵高铁形成闭环,重构我国西部铁路网格局。
(参考来源:中新网官方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