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金箍棒”成功下穿千里海河
5月19日,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顺利下穿千里海河。
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全长约6.7公里,是津潍高铁全线唯一一条隧道,也是海河上洞径最大的高铁盾构隧道,被誉为“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长达267米的河道,建设者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下穿,这背后,是20年来穿越“江河湖海城”海量数据和技术的积累。
为了应对海河地震断裂带,建设者定制高强型管片,提高了管片整体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面对软土震陷及液化层等不良地质,隧道掘进过程中犹如黑夜中穿梭在“液态迷宫”,穿越过程中还需要严控泥浆泄漏和地层扰动,减少对临近既有公路隧道——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影响,保护滨海新区重要生态河流的水体不受污染,施工难度极大。
为了增强地层稳定性,建设者采用同步注浆技术,通过增设注浆孔,将注浆填充量提升至均值两倍以上,在隧道外围迅速构筑了一层防渗“金钟罩”,为隧道结构的整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津城一号”盾构机,表面涂装着神器“金箍棒”,极具文化和个性。其实,就像不同的皮肤一样,每台盾构机也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该盾构机是目前天津独头掘进距离最长、开挖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刀盘涂装“如意金箍棒”图案,开挖直径达13.8米,总长约120米,总重量约3200吨。 盾构机刀盘配备连续式磨损检测装置,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成盾构智慧管控中心,通过精准控制盾构机掘进参数、姿态等,实现盾构掘进过程的“全模态感知”。
面对高腐蚀性施工环境的严峻挑战,建设者们对盾构机设备进行耐腐蚀升级,为盾构管片涂装优质防腐材料,并采用加强型防水工艺,延长管片的使用寿命,全方位保障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实现盾构机安全穿越高腐蚀性地层。(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