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图绘新篇 铁力助复兴
10月1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这不仅是铁路运输资源的一次优化配置,更是国家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战略支撑作用的集中彰显。调图后超1.3万列图定旅客列车、超2.3万列货物列车的开行规模,如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心剂”,既让民众出行更具获得感,也为经济复苏筑牢“钢铁底座”,生动诠释了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责任担当。
客运升级,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铁路服务的本质是对民众需求的精准回应,此次调图将民生关切融入每一处细节。沈佳高铁沈白段开通后,64列动车组列车让北京至长白山的旅行时间大幅压缩,襄荆高铁26列动车组与4列环线列车,将江汉平原“一小时通勤圈”变为现实。针对多样化出行需求,亲子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列车开行让“火车向着景区开”,全面推行的电子发票与优化的餐饮服务,从购票到旅途全程提升体验质感。更值得关注的是,铁路部门延续“慢火车”开行传统,兼顾外籍旅客与重点群体服务,这种“快进键”与 慢关怀”统筹,恰是民生温度的最佳注脚。每一次车次增减、每一分钟时效提升,都在织密民生幸福网,让“人悦其行”愿景发清晰。
货运提能,为经济循环注入动能。经济复苏的活力,离不开物流通道的畅通高效。此次调图以货运结构优化为抓手,奏响了保供稳链的“协奏曲”。在国内,跨局快速货运班列增至208列,京九、格库铁路新增24列货物列车,大秦、浩吉等重载铁路加大万吨列车开行力度,精准保障电煤、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为冬季能源保供筑牢防线。在区域协同中,长三角与成渝、两广间的班列优化,预计年增运量4.3万标箱,让电子机械、日用杂品等“白货”加速流转,为产业链协同按下“快进键”。更通过“公转铁”深化与多式联运创新,既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彰显了铁路在经济循环中“压舱石”作用。
联通内外,用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在全球化变局下,铁路调图始终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欧班列93条、中亚班列57条图定线路稳定运行,17列全程时刻表班列将运输时效压缩20%,跨里海班列常态化开行使欧亚物流通道更具韧性。从金华东至磨憨班列升级为中亚班列,到为新能源汽车出口定制运输方案,铁路用“钢铁驼队”足迹,搭建起中外贸易“桥梁”。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动态优化,更让西部地区得以借铁路之力对接东盟市场,实现“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变,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支撑。
列车运行图的每一次调整,都是铁路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从客运服务的细微升级到货运能力的系统提升,从国内循环的畅通到国际供应链的稳固,新图背后是铁路部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国家基础设施硬实力与服务软实力的双重彰显。随着新图的全面实施,铁路必将以更强劲“铁动能”助推经济复苏,以更温暖“铁力量”增进民生福祉,为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