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亿人次背后展示出铁路责任与担当
32亿人次,同比增长6.7%,这组刷新历史同期纪录的数据,是铁路运输能力持续升级的有力佐证。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部门以“人民出行”为导向,年初即制定精准运力方案,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11127列,同比增长7.7%的调度安排,让“走得了、走得好”成为常态。从新线新站投用释放运能,到“一日一图”动态匹配客流高峰,从复兴号动车组扩容运营到普速列车兜底保障,铁路部门通过“快慢相济”运力布局,既满足了商务出行的高效需求,也兼顾了探亲访友的民生期盼,为“流动中国”筑牢了运输根基。
跨境联通:钢轨架起的开放桥梁。客流增长的版图中,跨境出行的亮眼表现尤为引人注目。1至8月,广深港高铁2115万人次、中老铁路17.4万人次的跨境发送量,勾勒出中国与周边地区人员往来的热络图景。铁路部门主动对接国家开放战略,优化跨境列车开行方案,在广深港高铁实现“一地两检”便捷通关,在中老铁路完善跨境服务链条,更通过中俄、中越等国际列车常态化运营,为外籍旅客提供适配服务,上半年全国铁路外籍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30.1%。这些穿梭的跨境列车,不仅是人员流动的载体,更是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纽带,彰显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活力。
文旅融合:火车上的“诗与远方”。旅游列车的爆发式增长,成为铁路服务升级的生动注脚。1至8月1551列、同比增长26.1%的开行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从“熊猫专列”串联西南秘境,到“天山号”驰骋新疆大漠,从适老化列车服务银发群体,到“薰衣草专列”“滑雪之旅”等季节限定线路的推出,铁路部门将车厢打造成移动风景线,更联动景区、酒店构建“一条龙”服务体系。这种“铁路+文旅”融合模式,让“火车向着景区开”从理念变为现实,既激活了沿线旅游资源,又为旅游经济、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民生底色:流动中的幸福印记。铁路客流每一点增长,都浸润着服务升级的温度。从电子客票“一证通行”到刷脸进站省时高效,从12306候补购票成功率提升到37个车站实现出站换乘地铁免安检,细节之处的优化让出行更具质感。在热门线路增开夜间高铁,在旅游列车配备医疗备品,在偏远地区保留公益性“慢火车”,铁路部门用多元化服务回应着不同群体的需求。32亿人次的选择,不仅是对铁路安全便捷的认可,更是对“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生动诠释,让流动的中国充满民生暖意。
动能延续:钢轨上的发展新篇。客流新高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当前,铁路部门正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改革,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密城际铁路网,在西部边疆拓展旅游列车线路,在跨境通道完善服务体系。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不断加密,铁路将进一步打通区域联动“毛细血管”,激活文旅消费的潜力,架起内外联通的桥梁。我们相信,这延伸的钢轨必将承载更多出行期待,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流动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