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兴高铁桥隧比近91%,刷新贵州高铁纪录

发布时间:2025-11-28 来源:国铁路网整理 浏览量:41 发布者:

11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盘兴高铁一路穿过云贵高原低中山区域,最大坡度达30‰、桥隧比近91%,刷新了贵州高铁纪录。

盘兴高铁修建于贵州西南山区“地质博物馆”当中,沿线途经喀斯特地貌发育区,面临岩溶、危岩落石、高陡边坡等一系列工程设计难题。为克服地形地貌的难题,让“钢铁巨龙”平稳飞驰,针对岩溶隧道施工,在线路纵断面设计上突破常规,采用“V”型 + “人”字的纵坡形式,在最低点利用隧道横洞排水,有效解决了岩溶隧道排水的问题;针对深路堑、高边坡、软土等特殊地质难题,综合运用抗滑桩、CFG桩、旋喷桩、挡墙等多种工程处治技术,确保了路基稳定与安全。这套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组合拳”,既保障了盘兴高铁的平稳运行,更为山区高铁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贵州经验”。

在建设中,采取“短进尺、快循环;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稳推进”的方式,在I级风险妥乐隧道稳妥应对各种不良地质,在南昆铁路、威红铁路底下分别修建兴丰村二号隧道和保田隧道。为解决穿越山川峡谷的难题,在海子河1号特大桥施工中,通过给梁体“称重”、提前试转等方式,在既有威红铁路有限空闲时间内进行了桥梁精准转体。研发JQSD900架桥机等智能装备,有效破解了30‰的“贵州铁路第一坡”难题。创新采用最优的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科研试用于盘兴高铁,为国家后续重大铁路工程技术储备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解决保护绿水青山的难题,盘兴高铁沿线风景秀丽,通过分析环境影响、优化选线方案,成功绕避了马岭河大峡谷、妥乐古银杏等风景名胜区。通过科学复垦,利用大型机械对高低不平的渣土进行分层整平,覆土后形成连片梯田,成为了“绿色基建”的典范。此外,将铁路工程弃渣转化为耕地资源,通过种植烟叶、南瓜等高附加经济作物,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在兴义南站站房建设上融合万峰林奇景,采用“山水长卷”的设计思路,展现地方生态特色。

参考来源:天眼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