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沱长江大桥南北两岸同步架梁,施工格局全面展开
近日,石沱长江大桥迎来重大施工进展,继北岸(万州岸)完成首节段钢梁吊装后,南岸(重庆岸)也顺利完成首节段钢梁吊装,标志着大桥南北两岸全面进入主梁施工阶段,形成了南北对进、合力向江心延伸的整体施工格局。
石沱长江大桥主体结构为钢梁与桥面板叠合而成的钢混结合梁,其架设工艺根据施工位置分为陆上架设与水上架设两种。陆上架设时,钢梁随运梁船抵达指定位置,由码头吊机吊装至滑移支架,经纵向滑移就位并与桥面板叠合,最后由桥面架梁吊机垂直起吊至设计位置完成安装。水上节段架设则是钢梁在滑移支架完成桥面板叠合后,由码头吊机吊装至运梁船,运输至指定水域定位后,由架梁吊机进行水上起吊作业。
由于结合梁架设施工起重吊装重量大、垂直提升高度高、涉及临时结构多,项目部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将大型临时设施提升到与永久结构同等重要的管理高度,严格执行“设计-复核-施工-验收”的闭环管理制度,对多个环节进行全面复查复检,经逐级检查验收并与监理单位联合检查合格后才投入使用,全力消除隐患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同时,各施工小组严格执行试吊前检查验收制度,落实“机长负责制”与“吊装签证制”,坚持“一吊一检、一滑移一检”的专项安全要求。操作司机在班前及作业中严格遵守规程,对吊机结构、锚固及运行机构进行细致确认,通过全过程、无盲区的安全管控,确保重大节点一次成功。
此外,项目部还突破传统吊装限制,运用多维度实时监控技术构建智能化施工保障体系。创新采用“水平滑移 + 垂直提升”复合工艺,通过布设大量传感器及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关键受力杆件应力、外部环境、设备状态、梁段姿态的实时采集和监测。数据传输至云端并与 BIM 模型进行映射联动,实现吊装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监控,辅助现场决策,保障施工安全、吊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参考来源:中铁大桥局八公司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