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通衢”优势激发“九州通衢”动能
初秋时节,湖北全长近600公里、总投资近880亿元的5条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陆续传来喜讯——京港澳高速公路汉江特大桥通车,沪渝高速公路武宜段跨线桥集中拆除,武黄高速公路柯家墩大桥顶推到位……“十四五”时期,湖北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九州通衢”的发展优势。
在日前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钟芝清介绍,“十四五”前4年,湖北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97亿元,同比增长43%,公路水路投资连续两年居中部第一;20项省级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标中,高速公路里程、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等9项指标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
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加速实现
翻开《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多项目标任务已从蓝图变为通途。4年多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逐年分解年度目标任务,适时精准调度,加快构建“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全力打造武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襄阳、宜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4年多来,在完善加密高速公路网的同时,湖北交通聚力推进京港澳、沪渝、福银等高速公路提质扩容,构建高品质的快速网、高效率的干线网和广覆盖的基础网;按照“双枢引领、支线协同”的发展思路,建设武汉、鄂州“双枢纽、多支线”航空运输网;统筹各方力量,高标准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
如今,湖北省内联通、省际联通、世界联通,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的枢纽优势加速重塑,链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要素,激活区域经济新活力。
钟芝清介绍,目前湖北省高铁总里程达2155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2500公里,已实现市市通高铁;连接汉襄宜“金三角”的“两纵三横”主通道中,一级及以上公路占比84.7%;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2213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超610万标箱;全省运输机场数量达8个;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和地区。
多式联运打通条条“经络”
放眼江河,鼓角声声,多式联运项目建设“千帆竞发”。近年来,湖北加快推进铁公水空互联互通,打通条条“经络”,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目前,湖北共申报创建武汉等8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已有4个示范项目获命名,创建数量、命名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武汉抢抓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机遇,立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构建“铁水联运引领、陆空联运协同”多式联运体系,初步建成内陆最大的铁水联运中心、全球123快货物流圈重要的陆空联运中心。不仅是武汉,湖北多式联运网络不断拓展,形成了一批以武汉港、黄石新港等为始发港或中转港,上至重庆、成都,下至洋山港、宁波舟山港,远达日韩、东盟的多式联运品牌线路。
2020年至2024年,湖北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49.5%。去年,湖北省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2.82%,比全国低1.28个百分点。钟芝清表示,“十五五”时期,湖北将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任务,着力畅通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强化大联运,推进铁公水空等运输方式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好全国重要物流枢纽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