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滨高铁机场隧道贯通:技术攻坚筑就区域交通新动脉
7月3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济滨高铁机场隧道顺利实现贯通。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这条连接济南与滨州的高速铁路建设迈入新阶段,为全线按期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济滨高铁的控制性工程,机场隧道的建设不仅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难题,更以创新工艺为城市密集区高铁隧道施工提供了新范本。
超长超宽深基坑: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济滨高铁机场隧道全长2710米,是济南市首条采用地下明挖法施工的高铁隧道。其最大开挖深度达地下19米,最大宽度55.4米,形成超长、超宽的深基坑结构。项目需下穿机场综合交通中心(GTC)及T2航站楼,同时与运营中的机场跑道、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及中航油油罐区等重要设施“擦肩而过”,最近处距离仅十余米。施工团队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在心脏旁动手术”——任何微小沉降都可能影响机场运营安全,对技术精度提出严苛要求。
工期倒逼创新:智能建造破解“不可能三角”
面对比全线其他标段晚开工9个月、工期压缩与复杂环境的三重压力,建设单位以技术革新实现突围。针对传统钢换撑工艺影响衬砌拱顶施工效率的痛点,项目团队研发出上下分离式自带换撑功能的拱顶台车,将单循环作业时间缩短40%。更引人注目的是BIM+三维地质扫描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激光扫描生成隧道周边土层毫米级数字模型,结合24小时动态监测系统,实时预警基坑变形风险。在穿越地铁线路时,采用“分段开挖、动态调整支护参数”工艺,最终实现施工与地铁运营“零沉降共存”,创造了城市密集区高铁隧道施工的新纪录。
战略枢纽提速:激活区域发展新引擎
作为津潍高铁通道及山东“三纵三横”快速铁路网的关键一环,济滨高铁既是国家“八纵八横”京沪、青太通道的重要联络线,更承载着山东“加密、提速、扩通道”的战略使命。项目建成后,济南至滨州通行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同时串联起济南遥墙机场、滨州港口及沿线产业园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山东省交通厅规划,济滨高铁预计2026年全线通车。这条穿越城市“生命线”的钢铁动脉,正以技术创新重新定义高铁建设的可能性,也为超大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参考来源:闪电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