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能融合擘画交通强国建设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浏览量:134 发布者:

交能融合是推动交通运输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强调,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多维度明确了交能融合的具体路径,为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系统性的行动指南。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中央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简称中交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当好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前瞻谋划、科学布局交能融合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强劲绿色动能,彰显央企使命担当。

一、勇立潮头先行先试,打造交能融合标杆典范

近年来,中交集团高质量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实施,真抓实干,敢为人先,形成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成果,获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单位。交能融合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方向,是交通运输和能源两大基础性领域破圈跨界衍生的新业态。中交集团抢抓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坚持“交通为体、能源为用”的理念,勇立潮头做行业标杆。

一是强化战略引领,深化融合布局。立足“大交通”主责主业,将清洁能源纳入企业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相继成立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碳资产管理和交易中心、绿色智慧未来交通研发中心。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碳资产开发、零碳交通等前沿方向,系统开展低碳技术储备与产业化布局,以绿色理念创新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二是统筹场景资源,完善顶层设计。全面整合内部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投资运营资源,综合评估用能需求和建设条件,制定行业首个企业级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指导意见。内部资源全部开发后,可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沿线新能源装机容量超100万千瓦,预计每年生产绿电10亿度,降低碳排放100万吨。截至目前已建成并网装机容量近10万千瓦,装机规模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打造示范标杆,输出中交经验。聚焦高速公路服务区、边坡、隧道出入口等典型场景,总结形成标准化的交能融合实施范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成功推动承平高速公路雾灵山服务区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榆佳高速公路源网荷储微电网项目入选中国公路学会2024年全国交能融合创新示范案例。

二、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交能融合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交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加强交通与能源衔接互动,以原创性技术推动交通运输场景下的能源绿色化。一是强化技术攻关,夯实应用根基。打造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采用“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等机制,成功攻克高速公路整线光伏开发、公路能源自洽、高速公路微电网等技术瓶颈,奠定了交能融合规模化应用的坚实基础。二是健全标准体系,筑牢规范支撑。构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建立75项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37项团体标准和65项企业标准。率先发布公路、水运等领域碳排放测算企业标准及定额,制定绿色低碳设计施工指南,填补行业空白。开展7项交能融合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联合行业单位共同编制了《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建设技术指南》《高速公路光伏发电工程建设指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智慧运维管理指南》等国内首批交能融合标准,构建覆盖设计、建设、运维、验收全流程的标准体系,推动交能融合产业规范化发展。三是搭建信息平台,打通数据链接。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交能融合智慧运维平台。平台具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分析与决策能力,可实时监测能源生产、传输、消耗及交通系统运行状态,通过智能算法对能源和交通系统进行统一调控,提升协同运行效率。

三、凝聚多方互促互进,构建交能融合产业生态

发展交能融合是培育形成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交能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依托。中交集团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构建完整而有韧性的交能融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一是创立协同平台,汇聚发展合力。联合交通运输、能源、电气等领域41家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全国交能融合产学研联盟,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平台。成功联合主办2024全国交能融合技术创新发展大会,通过共享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促成多项技术合作与产业对接,推动形成跨界协作新格局。二是创新合作模式,激发产业活力。针对交通枢纽等核心用能场景,引入能源托管、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通过绿电供应、节能诊断、设备改造等一体化服务,建立效益分享机制,实现完整商业闭环。发挥投资引领作用,深度耦合绿色金融,积极探索应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碳金融工具,为交能融合项目提供全周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联动。三是培育产业生态,强化赋能效应。组建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交通运输行业率先成立专业化的产业平台,着力打造交能融合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平台股权,推动中交光伏引入能源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人,以股权为纽带增强交通运输行业与能源行业的联系。打造完整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联合攻关、场景共享、标准共研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难题,推动交能融合从单一项目实践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跃升,实现“以交带能、以能促交”的生态赋能效应。

四、突破边界全融全通,推动交能融合纵深跃升

随着交能融合不断深化,交通与能源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将带动形成万亿级的大市场。中交集团持续推进交能融合向纵深发展,打破领域、周期与地域的常规边界,加速交能融合实现全方位突破。

一是推动全领域布局,构建多维融合场景。加大绿色能源供给,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水平提升。在公路领域,开发广连高速公路全线光伏,打造国内单一交通运输场景最高新能源装机规模项目;在水运领域,推动电力、绿醇、绿氢等清洁能源在工程船舶上的应用研究;在机场领域,开发武汉天河机场光伏项目,探索机场分布式能源供给新模式;在轨道交通领域,以天津地铁3号线为试点,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电气化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领域,在连云港等地建设城市级充换电网络,运用V2G、虚拟电厂等技术实现城市交通智慧化供能;在封闭交通场景,推动湖北蕲春、广东阳江、重庆等地砂石矿山开展“风光柴储多能互补+重卡充换电网络”建设。

二是推动全周期贯通,实施一体化开发。将能源融合理念贯穿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以承平高速公路为试点,创新性先行构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的“三同步”机制,成功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从“能源消耗端”向“能源创造端”的跨越式转型,形成了提供交通与能源一体化融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是推动全球化拓展,输出中国融合方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和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交集团在国际化进程中始终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持续挖掘国内交能融合经验与海外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推动中国标准、产品、技术和模式“走出去”,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交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切实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高质量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形成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持续贡献中交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