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中航道桥首个主塔墩承台浇筑完成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中铁大桥局集团 浏览量:394 发布者:

4月26日,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钢桁梁斜拉桥——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中航道桥首个主塔墩承台混凝土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跨海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中航道桥正式进入主塔施工阶段。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是南通至宁波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此次施工的中航道桥全长1.43公里,孔跨布置为85.4米+182米+448米+448米+182米+85.4米,为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钢桁梁斜拉桥,共设3个主塔墩和4个边辅墩,桥塔设计为钻石形,中塔高202米,边塔高198.5米。

本次浇筑的81号主塔墩承台为圆端形结构,长61.8米、宽36.3米、高7米,面积相当于5个标准篮球场混,凝土浇筑量达13800立方米。

由于杭州湾海域风大、浪高、潮急,而中航道桥的施工区域又完全“飘”在水中,无论是人员还是材料到中航道桥施工区域都必须乘船。施工区域离岸约7公里,根据交通管制要求,当风力达到8级及以上、能见距离不足1000米、波高大于2米等任意一种情况出现时,船舶都不能通行。

因此,适合船舶停靠和运输的时间非常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窗口期,将1370余吨钢筋及大量建筑材料高效运输到施工现场,并确保各工序紧密衔接成为承台施工的最大挑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团队运用“潮汐动态数据库”,将相关部门的潮汐预报与码头实时潮位数据结合,再运用专业算法预测当天潮汐变化规律,据此优化钢筋、冷却水管劲性骨架等大宗材料的运输计划,实现材料供应与潮汐变化的精准匹配,确保材料运输“零延误”。

除原材料运输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温控问题也是此次承台施工的难点之一。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项目团队采用“前端防、中端管、后端查”的全链条控制措施,通过信息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并利用承台内提前布设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混凝土温度调控,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大引起开裂,影响结构质量。

承台浇筑刚刚结束,下一阶段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就已准备就绪。项目部提前谋划,将准备工作提前落实到位,将设备材料等提前组织到位,确保从承台到塔座到主塔的施工工序转换衔接顺畅、快速,继续拉满弓、铆足劲快速推进上部结构施工。(来源:中铁大桥局集团)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