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发展脉络 绘就美好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量:176 发布者:周运华

       今年6月27日,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通车,标志着渝东南地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截至7月27日,该段高铁迎来开通运营“满月”。在这一个月里,这条时速350公里高铁不仅显著缩短了沿线时空距离,更成为推动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沿线百姓铺就了一条便捷的幸福出行之路。​

       压缩时空,催生“分钟时代”。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的开通极大地改变了区域交通格局。将黔江区与重庆城区的时空距离压缩至60分钟左右,以黔江为中心,成功构建起 “1小时到重庆、3个多小时到成都、3个多小时到长沙”高效交通圈。人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往返于不同城市,无论是办事、求学还是工作,当天往返成为现实,“同城效应” 触手可及。这种时空距离的大幅压缩,不仅拉近了长江中上游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更有力地推动渝东南城镇群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织密路网,助力协同发展。该段高铁的开通,进一步织密了区域铁路网。它如同一条关键的纽带,将原本相对分散的城市紧密相连,促进了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在国家交通战略布局中,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占据重要地位,增强了区域交通的通达性与便利性,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以往因交通不便而发展受限的地区,如今借助高铁的东风,能够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更高水平。产业赋能,激活经济增长引擎。高铁开到“家门口”,不仅串联起沿线的优质资源,还为沿线产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悄然改变着沿线人民的生活。重点培育周末经济、研学体验经济,一条依托高铁的“经济走廊”正加速成型。同时,黔江已形成20万吨玻纤、20万吨再生铝、20万吨合金的强劲产能,跨区域产业协作活力持续释放,不仅成为区域产业高地,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吸引投资,激发创新活力。高铁的开通使该地区在吸引投资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因高铁而更加频繁,有利于形成产业创新集群,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文旅融合,打造诗意旅游长廊。这条高铁的开通,为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起了一条“珍珠链”。昔日“养在深闺”阿依河、蚩尤九黎城、乌江画廊等优质资源,如今与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等世界自然遗产形成联动。高铁让 “1小时旅游圈”成为现实,渝东南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区升华为文旅开放“前沿阵地”。沿线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独特的人文底蕴相互交融,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领略其魅力,有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创新举措,提升旅游体验。为迎接高铁带来的大量游客,沿线各地积极创新,纷纷推出“高铁+文旅”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进行周末游、亲子游、毕业游等,还带动了当地“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领域的协同发展,能够悠闲地享受旅游的乐趣,深度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满月”,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条铁路的延伸,它已成为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这条钢铁动脉将继续为渝东南地区输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为沿线人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助力渝东南地区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