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娄底工务段全力应对强降雨天气纪实
近日,湖南省连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暴雨信息刷屏,牵动人心。娄底工务段闻“汛”而动,近1300名干部职工用责任和担当筑牢防洪安全防线。
未雨绸缪夯基础
入汛以来,该段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
“防洪防汛要全员一盘棋,党政工团、线桥路基,不管是生产部门还是后勤保障部门,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一旦应急响应,要能马上投入战斗。”在防洪应急演练中,该段总工程师贺品乔认真复盘,总结经验和不足。
今年开年,娄底工务段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下发了《防洪工作实施细则》,制定了13个科室的防洪工作实施清单,从工程度汛、预案方案修订、灾害防御、物资储备、培训演练等方面全面扎实推进防汛工作。
入汛前期,该段组织了两轮全员全覆盖的记名式防洪检查,验收去年完成的27个防洪工程。同时,他们还邀请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防洪专业管理人员开展现场教学,自上而下组织了14场防洪应急演练,未雨绸缪,层层防护。
环环相扣的“防汛链”离不开层层压实的“责任链”。他们提前启动汛期24小时值班、细化值班叫应,全面落实山塘、水库、沟渠、涵洞等51个防洪关键处所责任岗和“双段长”责任制,让责任更实、举措更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筑牢防洪安全堤坝。
观云追雨有实招
7月1日,在沪昆线1346公里200米处,巡守人员利用科技手段发现该段堑坡溜坍。在抢险处置过程中,实时通信设施直接将现场情况接入广州局集团公司应急中心和娄底工务段调度指挥中心,从发现到抢通线路用时178分钟,处置效率大幅度提高。
入汛以来,该段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防洪业务融合,无人机、3D建模、水文激光仪等“神器”的加入,大大提高了防洪检查的精度和密度。
在调度指挥中心,路基科(防洪办)充分运用气象卫星、雨量观测点、水文站组成的雨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采取预报、预警、预案“三预”措施,观云追雨,密集研判,精准有效指挥。
进入汛期,一线干部职工最大的感受就是“天气预警更加精准了”。防洪办主任刘宇介绍,从点雨量预测到面雨量预测,雨情预报不仅与地面雨量观测点监测结果高度一致,还将预警时长提前,车间班组值班留守、出巡安排等工作更加从容。
据统计,今年以来,娄底工务段管内启动防洪应急响应10次,下达防洪调度命令、预警措施、雨量报警等通知信息890条,有效应对了5轮强降雨天气。
迅速出击显担当
6月29日,该段启动防洪3级应急响应,管内暴雨、大暴雨78站次,累计总雨量超300毫米以上32处,最大累计降雨量491.7毫米。连日来的强降雨,导致沪昆线、益湛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害。
面对严峻的防洪防汛形势,该段压实各级职责,提前储备防汛物资,加大对沟渠、桥隧日常清淤力度,对防洪关键处所采取“人等雨”模式。
“沪昆铁路下行1383公里160米左侧山体有溜塌风险。”“神湾隧道口存在安全隐患。”“腊树坳隧道东头边墙漏水,暂不影响行车。”……一条条防洪检查信息汇总到了调度指挥中心。“联系当地政府协同处置。”“派人24小时看守。”“公路上的水害用砼封闭加高解决。”……一条条应急措施下达给巡守人员。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7月1日,该段段长陈劲和总工程师贺品乔添乘防洪检查车、深入水害重点地段,对防洪隐患逐一检查,预判风险,指导处置;预备党员吴强从凌晨5时开始巡查,在沪昆铁路下行1387公里200米水害处所坚守到22时;入党积极分子夏帅安排人员看守、防洪添乘,一干就是17个小时;党员陈林威坚守在信号楼16个小时,上传下达指令,确保巡检人员线上安全……
干部职工在暴雨中巡检,在深水中排险,在水害边驻守。6月29日以来,他们共组织17支党员攻坚队、37支抢险队伍坚守在防洪一线,累计出动添乘、出巡、看守人员2774人次,有效处置水情水害31起。入汛以来,娄底工务段对发现安全隐患、有效处置险情的人员采取“重奖快奖”,共计下发4万元的奖励。
强降雨天气仍在持续,娄底工务段干部职工以心无旁骛的责任感奋战在防洪第一线,以实际行动筑起防洪安全屏障,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行车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