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丝路闪耀多瑙河畔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建设运营一线见闻

发布时间:2024-05-22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唐克军 林飞翼 任卫云 浏览量:1450 发布者:
初夏时节,多瑙河畔的贝尔格莱德阳光明媚,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热烈欢迎尊敬的中国朋友!”标语格外醒目。时隔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
 
  “双方高度评价铁路塞尔维亚段建设取得的成果,将继续努力,推动该段建设按期完工,为提高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作出贡献。”访问期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匈塞铁路频频亮相各大媒体,并被写进中塞两国元首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关于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匈塞铁路是巴尔干地区首条高铁,也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的首个项目。项目开工建设至今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中国速度”如何改变当地人的生活?幕后有哪些感人故事?带着这些思考,记者近日走进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建设运营一线。
 
  “今天有幸在现场目睹,感觉更震撼”
 
  5月9日下午,记者从诺维萨德登上轨道车,前往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诺维萨德至维尔巴斯区间铺轨现场。沿途,巴尔干的沃野一望无际,蓝天白云之下,一栋栋农舍点缀其间,仿佛童话里的场景。
 
  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全长341.7公里,其中塞尔维亚境内长183.1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贝诺段)已于2022年3月19日开通运营。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至匈塞两国边境段(诺苏段)今年4月25日实现铺轨贯通。
 
  在距离铺轨现场不远处,一位名叫Zoran Stupar的附近居民被铺轨机的轰鸣声吸引,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铺轨作业,不时发出惊叹。
 
  在了解到这款CPG-500型铺轨机是由中国制造且在中国每条新建铁路都会采用类似铺轨设备时,Zoran十分惊讶,“我以前在网上看过类似的视频,特别壮观,今天有幸在现场目睹,感觉更加震撼”。
 
  段伟是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部副总工程师,他说:“Zoran的反应并不稀奇,这台铺轨机从来到塞尔维亚起就吸引了众多目光,还有当地的工程公司提出想要购买它,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受欢迎的不只是来自中国的高科技设备。段伟回忆,刚来塞尔维亚时,有一次和同事加完夜班,在回驻地的路上被当地警察拦住。沟通后,段伟了解到事情原委:看到中国友人这么辛苦地为塞尔维亚修建铁路,当地警察专门买了咖啡和甜点前来表示谢意。不仅如此,平时饭后出门散步,中方建设者也经常能遇到当地人用中文对他们说“你好”。
 
  不一会儿,轨道车停靠在维尔巴斯站,这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唯一新建车站。维尔巴斯站有个特点令人印象深刻:车站面积虽然不大,但停车场面积不小,因为附近很多通勤者会开车来这里,早上坐火车去大城市上班,晚上回来时再把车开回家。这些设计都是经过中塞双方友好协商确定。
 
  次日,记者从诺维萨德改乘汽车前往边境城市苏博蒂察。在苏博蒂察站,记者见到了项目部塞籍副总工程师Sasa Radujko。Sasa去过中国,对中国高铁赞叹不已:“我们与中方同事相处很融洽,大家都在为了线路早日开通运营竭尽所能。”
 
  苏博蒂察站有着百年历史,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改造。为了实现“修旧如旧”,中方建设者没少跟苏博蒂察市的文物保护部门打交道,各项改造方案都经过中塞双方反复沟通。中方的工作得到塞方高度认可。
 
  从苏博蒂察站出发,记者驱车前往塞尔维亚与匈牙利边境。在那里,崭新的钢轨已经铺设就位,匈牙利一侧亦然。钢轨闪着光向远方延伸。不久的将来,火车将从这里飞驰而过,在贝尔格莱德与布达佩斯之间来回穿梭。这片平静祥和的土地,正酝酿着无穷的生机。
 
  “我有两辆小汽车,现在不用开着它们上下班了”
 
  5月10日,贝尔格莱德市街道两侧依然可见五星红旗和欢迎习近平主席的中文标语。上午9时,记者来到贝尔格莱德中心站,乘火车前往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体验匈塞铁路建设成果。
 
  在候车厅,记者的中国面孔吸引了几个年轻女孩的注意。她们努力用中文说道:“你好!”记者同样用刚学的塞尔维亚语回应:“Zdravo!”(“你好”的意思)经过交谈得知,她们是大学生,当天坐火车去诺维萨德旅游。她们早就听说匈塞铁路贝诺段的列车非常快,但这还是第一次体验,对此充满期待。
 
  10时整,列车准点发车。车厢分上下两层,几乎没有空座。在中国铁路国际公司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部塞籍员工叶莲娜帮助下,我们与几位旅客进行了交谈。
 
  Mira Radeovic家住贝尔格莱德,在诺维萨德市议会上班。“以前我都是开车上班,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坐火车,只需半个小时,不仅快,还很舒适。”她告诉记者,像她这样双城通勤的人还有不少。
 
  Milos Panjkovic是一名建筑承包商,他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产品,一边诉说这趟列车带来的便利:“我有两辆小汽车,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各有一辆,但现在不用开着它们上下班了,因为火车速度快,还不用担心堵车。”
 
  时间过得飞快。约半小时后,列车驶上诺维萨德的多瑙河大桥。向车窗外看去,不远处的诺维萨德彼得罗瓦拉丁城堡傲然耸立。平坦、开阔的河面上,游船悠然穿梭。列车、城堡、河流,组成了一幅动人的风景画。
 
  10时36分,列车抵达诺维萨德站。中塞两国建设者正齐心协力,对这座百年老站进行改造。开通两年多来,贝诺段日均开行旅客列车62列,累计发送旅客超过750万人次,周末或节假日时常“一票难求”,有效激活沿线旅游经济、畅通文化交流,成为塞尔维亚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建设者在匈塞铁路项目上投入大量精力,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绩”
 
  5月11日,星期六,当地时间9时30分,诺维萨德市西北部,在由活动板房和集装箱改造而成的项目营地里,宋伟正在伏案工作。
 
  窗外天空湛蓝,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缓缓飘移,一些不知名的花儿迎着微风翩翩起舞。背对窗户的宋伟静静地盯着电脑屏幕,完全沉浸在由施工图纸、电子邮件和密密麻麻的数字表格组成的世界里。
 
  宋伟是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部设计部部长。此刻,在项目部值班的中国员工远不止他一人。在走廊尽头的办公室里,工程部副部长李伟正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国内会议。在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铺轨现场,项目负责人齐丰然等人正带着技术员进行平推检查。
 
  地处欧亚“十字路口”的塞尔维亚被誉为“巴尔干半岛上的明珠”。多瑙河、萨瓦河等多条大河穿境而过,留下了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旖旎的田园风光。对于中国建设者而言,这里的地质条件不太复杂,但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
 
  最大的挑战来自中欧铁路技术标准之间的差异。塞尔维亚虽不是欧盟国家,但其铁路项目开通运营,必须取得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TSI)认证证书。
 
  “这意味着不能照搬国内技术,一切都得按照欧盟标准重新设计。”宋伟说,“国外设计文件包含计算书与图纸,审核工作量大,仅仅一个面积不到400平方米的维尔巴斯站房,设计图纸和计算书就有900多张,工作量是以前难以想象的。”
 
  难以想象的工作量背后,是超乎寻常的付出。宋伟说,项目部的周末与工作日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工作中度过。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项目部放了一天假,这也是今年春节以来大家休息时间最长的一个假期。
 
  背井离乡,业务繁忙,为缓解压力,每个人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放松方式。宋伟喜欢饭后散步,副总会计师郭增福利用板房旁的空地开辟出一小块菜园,李伟则养了一株芦荟和一株冬青。“有空了给它们松松土或浇浇水,也是一种休息和慰藉。”李伟腼腆地说。
 
  当日18时,走廊中间的办公室内响起熟悉的嗡嗡声,工程部的刘昊鑫正拿着电动理发器给同事理发。项目部总会计师李刚钰介绍说:“平常大家很少有空去外面的发廊,几个同事就自学成才义务理发,既省时又省钱,很受大伙儿欢迎。”
 
  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一辆红色的轨道车从毗邻项目部的线路上隆隆驶过。钢轨旁边,崭新的接触网支柱整齐排列,表明这段铁路距离建成通车不远了。
 
  “在中塞两国员工携手努力下,匈塞铁路诺苏段建设进展顺利,总体工程进度已超过80%,年内将开通运营。”齐丰然说,“这比合同工期提前了一年。”
 
  齐丰然介绍,匈塞铁路建设进度和中国建设者的表现,获得塞方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称赞“中国建设者在匈塞铁路项目上投入大量精力,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绩”。一些塞方员工也改变周末必须休息的习惯,在关键节点主动配合中方员工加班。
 
  “从匈塞铁路立项至今,有的员工来到塞尔维亚已有七八年了。”齐丰然说,“这些年来,虽然大家对家人都有很多亏欠,但是看到中国高铁技术成功在欧洲落地,看着中塞铁杆友谊愈加坚实厚重,我们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说话时,齐丰然面容疲惫,但眼中有光。在匈塞铁路全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