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眉乐高速虎渡溪岷江特大桥主塔封顶,开启梁板安装新阶段
10月6日,天府新区经眉山至乐山高速公路(天眉乐高速)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虎渡溪岷江特大桥迎来重要里程碑,其主塔顺利封顶,即将步入梁板安装工作阶段。
虎渡溪岷江特大桥坐落于眉山市青神县,全长4273米,主桥长900米,跨径达490米,以205 + 490 + 205米双塔三跨斜拉桥的姿态横跨岷江。主塔采用A型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结构,高度为160.1米,由内外层附筋钢壳及内部C50补偿收缩混凝土共同构建“钢筋混凝土榫”协同受力体系。作为四川省首座运用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结构的大跨斜拉桥,此次主塔封顶意义重大,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也为我国山区高速桥梁向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探索经验。
与传统斜拉桥索塔相比,钢壳——混凝土组合实现了“工业化制造、装配化施工”的变革。传统超高混凝土索塔施工,需50多名工人在高空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拼装,效率低且安全风险高。而新技术将桥塔80%的工作量转移至制造工厂,现场仅需10人就能完成“拼积木式”高空吊装施工,施工工效较传统工艺提升30%,7天便可完成一个标准节段建造。这不仅大幅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还为超高桥塔的高质效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该大桥地处岷江流域生态敏感区,毗邻“天府粮仓”核心农田,生态保护至关重要。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通过创新方案优化减少了超1.1万方现场混凝土浇筑量,承载性能提高近50%。同时,以“工厂智能制造”取代“现场传统施工”,使施工扬尘、噪声及废水排放减少80%以上,最大限度降低了工程建设对岷江水体、周边良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在数智技术应用方面,项目从“设计—制造—施工”全工序推行BIM正向设计应用技术,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全生命周期应用。工厂制造引进先进创新技术,实现工业制造技术和工艺的智能迭代升级,结构制造精度误差不超过2毫米;施工现场的BIM演示动画及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提升了施工质量与安全性。这种“数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模式,为桥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也为行业桥梁建造技术提供了“智能建造 + 绿色低碳”新范式。
目前,天眉乐高速项目成都段已于2025年5月实现实质性开工,眉山段、乐山段已大规模进入桥梁上部结构、附属工程施工阶段,即将启动路面施工。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0.5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276.10亿元的65.38%。作为全线关键工程,虎渡溪岷江特大桥预计于2026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青神县至天府新区车程将从原来的约115分钟缩短至约40分钟。
参考来源:天眉乐高速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