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润京华源起十堰”研学活动的时代价值
一列高铁穿南北,千里研学润初心。11月10日,G4811次研学专列满载1055名北京师生从北京西站启程,驶向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启为期五天“水润京华,源起十堰”主题研学之旅。这趟跨越千里的旅程,既是一次求知问学的实践之行,也是一堂生动鲜活的生态思政课,更是一场深化区域协作的友谊之约,彰显着“高铁+研学”的创新活力,书写着青少年传承使命、勇担责任的青春篇章。
一列专列,承载多元经营的创新探索。铁路部门开行研学专列绝非简单的运力调配,而是主动对接教育需求、拓展新兴客运市场的有益尝试,是推动“高铁+研学”多元化经营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铁路客运不断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将高铁的安全便捷与研学的实践属性相结合,既为青少年搭建了走向广阔天地的桥梁,也为铁路客运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盘活了铁路运输资源,更彰显了铁路部门服务国家教育事业、回应社会民生需求的责任与担当,让“流动的课堂”在铁轨上延伸出无限可能。
一段旅程,感悟国家战略的精神伟力。千余名中学生沿着南水北调线路一路向南,踏上饮水思源、历史溯源与科学探源的旅程,这是一次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深度解码。南水北调,这项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不仅是调水的工程,更是攻坚克难的工程、协调发展的工程、生态保护的工程。学子们在旅程中了解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切身感受“一泓清水北送”背后无数建设者的艰辛付出与智慧结晶。这样的研学让书本上抽象的国家战略变得可触可感,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一份保障,彰显责任担当的民生温度。安全有序、舒适高效的研学之旅,离不开铁路部门及所属单位与十堰市相关单位的精心呵护。从精准对接教育部门把握研学团体出行规律,到持续加强与学校及研学机构的合作;从提前部署、精心组织,到推出多项专属服务举措,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以生为本”服务理念。铁路部门贴心服务、地方部门的协同保障,为研学活动筑起了安全屏障,让师生们能够安心研学、舒心求知。
一方沃土,孕育知行合一的教育养分。十堰,这座坐拥“仙山、碧水、汽车城”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研学资源。从守水护水的生态实践到武当文化的千年传承,从恐龙蛋化石群的远古奥秘到民族汽车工业的崛起传奇,每一处都是鲜活的教育现场。在这里,青少年走出教室,在生态保护区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文化圣地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工业基地见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一次协作,架起京堰同心的友谊桥梁。北京与十堰因南水北调结下深厚情谊,从水源地到受水区,“共饮一江水”的缘分让两地心手相牵。千余名北京学子走进十堰,探索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在守水护源、文化探寻中与十堰青少年交流互动,架起了跨越千里的友谊桥梁。让对口协作从宏观的政策层面延伸到微观的青少年层面,更让生态保护的使命在两地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青春力量为跨区域协作注入新的活力,书写出“同心护水、携手发展”新篇章。
一代青年,勇担生态使命的传承之责。此次研学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思政课,更是一次生态使命的传承之旅。通过研学,青少年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将“节水护水、爱党爱国”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将以此次研学为起点,争做生态保护的践行者、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区域协作的促进者,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青春的智慧服务国家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高铁滚滚向前,青春灼灼其华。“水润京华,源起十堰”主题研学活动虽所带来的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将持续发酵。愿更多青少年能借助“高铁+研学”的东风,走向广阔天地,在实践中求知,在行走中成长,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湖北 周瑾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