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铁院两校区同步升级“硬设施”优化“软服务” 破解师生出行与充电难题

发布时间:2025-10-17 浏览量:107 发布者:李鸿彬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绿色校园建设要求,持续提升校园服务精细化水平,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近期在高新和临渭两个校区同步推进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高新校区新能源专用停车场及充电桩完成扩容升级并正式启用,临渭校区老家属院实现充电桩从无到有的突破,校内高频通行区域完成斜坡垫安装。学校以“硬设施”与“软服务”双轮驱动,为师生打造更便捷、更绿色、更贴心的校园环境。

        高新校区:从“共用难”到“专用优”,充电停车全面升级

        随着校园新能源汽车数量持续增长,高新校区原C1与C2实训楼之间的共用停车场(仅配备10个慢充充电桩)因燃油车占用充电车位、充电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新能源车主常常面临“找桩远”“停车挤”“充电难”等困扰。

        为系统性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后勤保障与安全保卫处主动响应师生需求,经前期调研与科学规划,将该区域升级为新能源专用停车场,并完成充电设施扩容:在原有10个慢充桩基础上,新增24个慢充桩(总数达34个),同时首次增设2个快充桩,大幅提升了充电效率与车位供给能力。新停车场于2025年10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不仅划定了新能源车辆专属停放区域,还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保障资源高效利用——仅允许新能源车辆停放,严禁燃油车占用;针对2个快充车位,明确“禁止未充电车辆长时间占用”“充电结束后1小时内需让出车位”等规则,超时占位将按规定收取费用;安排专人每日巡查,对违规行为依规处理。

        “以前充电得提前到校抢充电桩,去晚了所有桩都被占满,只能抽空过来碰运气看有没有充满离开的。现在专用停车场就在教学区附近,快充桩半小时能充一大半,慢充桩数量也大幅增加,充电难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一名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教师表示。

        临渭校区:从“零覆盖”到“暖民心”,老家属院充电桩“从无到有”

        除高新校区重点改造外,学校同步关注临渭校区师生需求——此前该校区未配备任何充电桩设施,教职工新能源汽车充电需依赖校外公共充电桩,存在“距离远、成本高、不方便”等问题。

        为补齐这一服务短板,后勤保障与安全保卫处针对临渭校区老家属院居住的教职工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在该区域安装了24个慢充电桩和2个快充电桩,实现了校区充电桩设施“零的突破”。目前,该批充电桩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老家属院教职工的日常充电,获得住户一致认可:“以前开车回家属院,最愁的就是充电问题,现在楼下就能充,既省心又安全!”

        斜坡垫“微改造”上线:出行细节更暖心

        除新能源配套升级外,学校还聚焦校内高频通行场景中的“小阻碍”,通过“微改造”解决“大问题”。针对师生反映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区域台阶、路沿影响推车、搬物不便”问题,后勤保障与安全保卫处组织专班开展实地勘察,结合师生通行频率与实际需求,在高新校区关键点位,安装了50余个防滑、承重性能良好的斜坡垫。

        “这些斜坡垫看似不起眼,但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一名经常骑电动车上课的学生表示,“之前推车上台阶总得找人帮忙,现在有了斜坡垫,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后勤人员介绍,斜坡垫选用防滑材质,承重可达300公斤以上,既能保障自行车、电动车平稳推行,也能方便师生搬运重物,同时兼顾雨雪天气的防滑需求,真正将服务做到了“最后一米”。

        从“充电停车难”到“专用优享”,从“充电桩零突破”到“服务全覆盖”,从“通行阻碍”到“细节暖心”,学校正以一项项务实举措,书写着“我为师生办实事”的温暖答卷。未来,学校将继续聚焦师生关切,以更精准的服务、更暖心的细节,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