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中国暑运答卷:速度与温度共绘新图景
8月31日,2025年铁路暑运圆满收官。62个日夜的坚守与奔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9.43亿人次奔赴山海,7.02亿吨货物通达四方,客货运量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不仅是铁路运输能力的集中展现,更是“流动中国”活力奔涌的生动缩影,每一组数据背后,都跳动着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镌刻着民生改善的温暖印记。
运力与服务双提升,织就“人享其行”幸福网。铁路部门在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基础上精准实行暑期运行图,充分释放新线新站效能,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1330列,让“说走就走”从奢望变为常态。无论是返乡探亲的游子、暑期研学的学子,还是休闲度假的家庭,运力供给的充足与精准,为出行的“松弛感”筑牢了根基。从精心烹制的“一盒好饭”满足味蕾需求,到打造清凉舒适的候乘环境驱散夏日炎热;从扩大高铁宠物托运、“轻装行”试点范围解决出行痛点,到畅通旅客出行服务“最后一公里”方便接驳换乘;从站车适老化改造、设置母婴候车室体现人文关怀,到上线学生旅客预约购票服务功能提升购票效率…… 铁路部门以细致入微的服务“针脚”,一点点绣出“人享其行”美好图景。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汇聚成提升旅客体验的强大力量,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温度。
“铁路+”融合创新,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铁路+旅游”深度融合,在这个暑运碰撞出无数新火花。国内游玩法不断翻新:球迷专列呼啸而至,将球迷们送达赛场,助燃“苏超”激情;啤酒专列载着欢声笑语奔向青岛,让旅客在海风与酒香中感受清爽一夏;“大河之南号”穿梭于山水之间,为银发族打开了便捷的旅游新方式…… 一趟趟主题鲜明的特色旅游列车,如同一条条纽带,将景区、文化与旅客紧密相连,满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驶向远方。跨境游的思路也在持续打开。中蒙、中俄、中越国际旅客列车纵横往来,架起跨国交流的桥梁;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3.5万人次,让“坐着火车看世界”梦想照进现实。
客货并举显担当,畅通国民经济“大动脉”。暑运期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电煤2.43亿吨,为各地迎峰度夏提供了有力支撑,让炎炎夏日里的万家灯火始终明亮。不止于煤炭,在铁路部门的精准调度下,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也通过铁路网络快速送达目的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和民生需求的稳定。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的稳定开行,更是让中国铁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这张世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不仅畅通了国民经济“大动脉”,更润泽了千行百业的“微循环”。它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同时,也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了澎湃动能,彰显了中国铁路在全球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坚守与奉献作底色,筑牢安全出行“压舱石”。当轨温高达60℃时,线路工俯身铁轨旁精调细校,对每一个数据都毫厘必较,确保列车行驶的平稳安全;当暴雨突至的深夜,桥隧工脚踏泥泞,穿梭在桥梁隧道之间,仔细排查每一处隐患,筑牢防洪防汛的坚固防线;在调度台上,调度员们一双双熬红的眼睛紧盯着列车运行图,不敢有丝毫松懈,确保每一趟列车都能准点运行……面对8轮强降雨、台风和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考验,铁路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汗水诠释责任,用担当护航安全。他们是繁忙暑运中最坚实的力量,也是旅途中最动人的风景,正是这份坚守与奉献,为暑运的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暑运虽已落幕,但流动中国的故事每天都在续写。车轮滚滚向前,不断拉近城乡距离、联通国内外市场;钢轨寸寸延伸,持续托举民生希望、带来发展机遇。随着铁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铁路必将以更强大的运力、更优质的服务、更广泛的融合,更好地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书写出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