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建设加速 冲刺钢桁梁合龙
8月12日,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的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中铁十一局的建设者们正争分夺秒,全力投入到钢桁梁的焊接工作中,向着钢桁梁合龙的目标发起最后的冲刺。
汉江特大桥作为西十高铁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其设计与建设极具挑战性。该桥采用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形式,全长917.45米,主跨达420米,以一跨之势飞跃汉江,气势恢宏。两座主塔高度均为186.5米,如巨人般矗立在汉江两岸,支撑起整个桥梁的架构。全桥共设置80对斜拉索,采用空间双索面体系呈扇形布置,不仅保障了桥梁的稳固,也赋予了其独特的美学外观。这座大桥所采用的梁桁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在高速铁路斜拉桥建设中尚属首次应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先完成混凝土主梁的施工,随后在其上安装钢桁梁。这种创新组合方式能有效控制温度引发的附加变形和徐变变形,确保刚度分布均匀,充分满足高速列车行驶时对轨道平顺性和行车舒适性的严苛要求,同时还兼具造型美观、经济环保等诸多优点。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受复杂地质条件、雨季水位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大桥建设面临着临江六级高边坡防护施工、硬岩大直径桩基施工、大体积承台施工、高塔液压自爬模施工、10米大节段牵索挂篮悬臂施工、高支架边跨现浇梁施工以及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高速铁路斜拉桥线形控制等一系列施工技术难题,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居高不下。
面对重重困难,建设团队积极应对。技术团队开展了大量科技攻关和QC小组活动,率先编制国内首部专项验收标准,通过持续完善工艺工法、构建精控指标体系,显著提升了主梁线型控制能力。他们先后攻克了硬岩大直径桩基分级扩孔施工、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智能温控、高塔混凝土抗裂性研究、组合梁收缩徐变性能研究、10米大节段牵索挂篮施工、昼夜温差与索力调整带来的结构形变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填补了国内10米大节段牵索挂篮施工技术的空白,为大桥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专利申报54项,湖北省工法3项。
值得一提的是,汉江特大桥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极高。建设者们严格践行生态保护与绿色施工理念,在主墩桩基施工时,特意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并采用船舶存储泥浆,避免泥浆对江水造成污染;梁段施工期间,设计采用养护用水收集系统,杜绝了养护用水排入汉江。施工平台还设置了三级沉淀池,废水经过4道过滤后实现循环使用,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水生态的影响。据统计,全桥使用钢材超2.49万吨,混凝土量可建造37万平方米住宅,却未在江中留下任何永久构筑物,真正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西十高铁自西安东站引出,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经商洛,终至湖北十堰,正线全长约25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待其建成通车后,武汉、西安两地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目前最快的4小时大幅缩短至2.5小时,这将极大地加强关中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共建“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对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汉江特大桥钢桁梁焊接工作的紧张推进,西十高铁的建设正稳步迈向新的阶段。在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下,这座承载着区域发展期望的交通大动脉正逐渐展露全貌,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正式通车,为人们的出行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